樟子松和落葉松雖然在外形上有些許的相似,但確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。想要區分它們的話,其實也是很簡單的,就是在冬天觀察它們的樹葉,落葉的是落葉松,不落葉的是樟子松。
一,樟子松和落葉松最大的區別為二者的落葉屬性不同:
樟子松常綠喬木;
落葉松是落葉松屬喬木。
二,樟子松和落葉松的樹葉形狀有明顯的區別
樟子松針葉2針一束,硬直,常扭曲,長4-9厘米,很少達12厘米,徑1.5-2毫米,先端尖,邊緣有細鋸齒,兩面均有氣孔線。
落葉松葉倒披針狀條形,長1.5-3厘米,寬0.7-1毫米,先端尖或鈍尖,上面中脈不隆起,有時兩側各有1-2條氣孔線,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2-3條氣孔線。
三,樟子松和落葉松對土壤的要求不同
樟子松適應性強,旱生,不苛求土壤水分。樹冠稀疏,針葉稀少,短小,針葉表皮層角質化,有較厚的肉質部分,氣孔著生在葉褶皺的凹陷處,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,可減少地上部分的蒸騰。
同時在干燥的沙丘上,主根一般深1~2米,最深達4米以下,側根多分布到距地表10~50厘米沙層內,根系向四周伸展,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。
在養分貧瘠的風沙土上及土層很薄的山地石礫土上均能生長良好。在章古臺沙地上曾先后栽植針闊葉樹種30余種,唯樟子松能適應沙地不同部位環境條件,即使在條件最差的丘頂也能生長。
落葉松對水份要求較高,而以生于土層深厚、肥潤、排水良好的北向緩坡及丘陵地帶生長旺盛。 [2]
落葉松最適宜在濕潤、排水、通氣良好,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條件下生長最好,在干旱瘠薄的山地陽坡或在常年積水的水濕地或低洼地也能生長,但生育不良。